您当前的位置 :南京家和医院 > 健康问答 >
怎样区别胎动和妊娠期腹痛
时间:2023-11-22来源:南京家和医院
  一般来说,孕妇在怀孕16~20周时即可感觉到胎动。胎动有一定的规律性。一般上午8~12时,胎动比较均匀。12时以后胎动减少。下午14~15时,胎动最少。晚上20~23时胎动最多。正常情况下孕妇每小时的胎动在3~5次左右。
  妊娠期腹痛也是孕妇常有的一种症状。孕妇的胎动极易和妊娠期腹痛相混淆。那么妊娠期腹痛都有哪些特点呢?
  妊娠期腹痛包括生理性妊娠期腹痛和病理性妊娠期腹痛。
  生理性妊娠期腹痛是由于妊娠后子宫体增大,对子宫圆韧带造成过度牵拉而导致的。此种情况多发生在孕妇妊娠3~5个月时。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子宫体的一侧或两侧。疼痛多为牵涉痛、钝痛或隐痛。疼痛常发生在孕妇远距离行走或体位改变后。此种情况通常经卧床休息便可缓解。生理性妊娠期腹痛也可发生在胎动后或妊娠晚期的假宫缩后,但此种情况造成的腹痛一般仅持续数秒钟即可缓解。
  病理性妊娠期腹痛的原因则较为复杂。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:
  1.葡萄胎可引起腹痛
  此种情况常发生在早期妊娠(怀孕4个月之内)的妇女身上。发生葡萄胎的妇女也有停经史,但其子宫体内并未孕育着真正的胎儿,而是一种水泡状的胎块。这样的妇女妊娠反应严重,子宫体增长得非常迅速。多数妇女会在停经后2~4个月时发生腹部胀痛或钝痛,并伴有阴道流血。怀了葡萄胎可通过B超进行辅助诊断。治疗此病需要实施清宫术,并要定期复查。
  2.流产或早产可引起腹痛
  将发生流产或早产的妇女常会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的腹痛,并伴有下腹部坠胀、有阴道流血或有烂肉样的组织自阴道排出。发生此种情况的孕妇应及时去医院就诊。
  3.宫外孕破裂可引起腹痛
  宫外孕破裂的典型表现是:早期妊娠的妇女在停经40~50天左右时会突然出现下腹部一侧撕裂样的疼痛及肛门坠胀。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宫外破裂处出血量的增多,患者还会出现头晕、乏力、心慌、恶心呕吐、面色苍白、四肢冰冷等休克症状。发生此种情况的孕妇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急救。
  4.胎盘早剥可引起腹痛
  此种情况多发生在妊娠7个月以后的孕妇身上。这样的孕妇常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、慢性高血压病或腹部受过外伤。也有少数孕妇无明显诱因而发生了胎盘早剥。胎盘早剥引起的腹痛与胎盘发生剥离面积的大小有关。胎盘剥离面积小的孕妇,仅有少量的阴道流血及轻度腹痛。胎盘剥离面积大的孕妇,虽然其阴道流血并不多,但由于其子宫腔内的积血多,可使患者的腹痛剧烈,持续不断,腹部硬如板状。病情严重时,患者可出现休克。发生此种情况的孕妇,应及时去医院就诊,否则会危及胎儿的生命。
  5.子宫体先兆破裂时可引起腹痛
  孕妇临产后,由于某种原因使胎儿下降受阻时,可使子宫体上段的肌肉强烈收缩,使子宫下段被过度牵拉,而易发生破裂。在发生子宫体先兆破裂时,孕妇可出现下腹部持续性的疼痛,甚至高声呼叫、面色潮红。此时,医生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孕妇的子宫体收缩,并及时为孕妇实施剖宫产术,以便确保母婴安全。
  6.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可引起腹痛
  孕妇的阑尾随着子宫体的增大多从原来的位置向其外上方移位。因此,孕妇患急性阑尾炎后的腹痛部位不像正常人那样典型,而容易被忽视。但随着病情的发展,患者也可出现肌紧张、发烧等症状,此时应去医院就诊。特别是有慢性阑尾炎的孕妇,更应警惕妊娠期阑尾炎的急性发作。
  综上所述,孕妇应从以下几方面来鉴别胎动和妊娠期腹痛
  1.怀孕早期的鉴别
  孕妇若在怀孕4个月之内出现腹痛,则不是胎动。因为胎动一般在怀孕16~20周才出现。此期间,若有下腹部坠痛、肛门坠胀、阴道流血等现象,则应考虑到宫外孕、葡萄胎、流产等情况的发生。
  2.怀孕中晚期的鉴别
  如前所述,孕妇的胎动有一定的规律性,一般每小时3~5次左右。胎动在怀孕28~37周时较活跃,但不会引起孕妇明显的不适。胎动后的腹部局部不适,几秒钟或数十秒钟就可缓解。如果孕妇在怀孕的中晚期出现全腹下坠、肛门坠胀,阵发性腹痛并伴有阴道流血时,则应考虑到早产、胎盘早剥等情况的发生。若腹痛位于右下方或偏上,无规律性,且孕妇有高热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时,则应考虑到急性阑尾炎的发生。若孕妇在临产后,出现全腹强直如板状,且疼痛难忍等现象时,则应警惕子宫破裂的发生。
  总之,孕妇一旦出现与胎动无关的腹痛,就应引起重视,并应及时就诊,加以鉴别,以免酿成祸患。
医院地址: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海福巷1号
自驾路线: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海福巷1号(解放军理工大学南门)
乘车路线:公交路线12、25、29、37、59、81、82、87
、90、93、99、110等到工程兵学院站下;84路到苜蓿园大街南站下,
步行700米。
南京家和医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22-2023 All Rights Reserved. 苏ICP备11017948号 医疗广审文号:苏医广(2024)第02-06-3201-0070号